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高校青年教师,怀着虔诚与敬畏的心情走上人生的第一个小舞台——三尺讲台,在经过数月的教学实践后,也有些经验之谈。整体看来,对所教课程内容更加熟悉、对授课对象——大一学生的整体心理状态有一定认识与了解、对自身有更为准确的定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师的两大功能,一为教书,一为育人,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以下为个人心得,可分享于此。
其一,一个合格的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古人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大前提即必备的知识量是不可少的,如此方才谈得上“授业解惑”。因而具备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那么如何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倾囊相授,则是另外一个应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众多优秀教师授课风格各有千秋,或侃侃而谈一气呵成、或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或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或声情并茂引起共鸣……不一而足。此等都涉及到教学能力,如教学语言是否丰富多彩,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非呆板枯燥的语言使得教师成为催眠大师;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可以带动作为主体的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非教师在唱独角戏等等。再者教师的授课态度也极为重要。倘若因学生的消极被动而敷衍了事或放低自我姿态去迎合学生,那么是看轻自我,并没有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我认为教师必备的态度与素质便是全力以赴,完成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其二,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懂得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不屑一顾。在授课过程中,摸索出如下一点,学生需正确引导,且需慢慢引导。在授课过程中,渐有成就感。成功引导学生需要的是智慧和耐心。这两种宝贵的财富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说到“树人”,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学校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作为一个讲授文学课程的教师,我认为是要培养出能够感受真善美、人格健全、人格独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所以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广受学生欢迎的、让学生对课堂爱觉不累的高校教师,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郭彩霞供稿)